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出自近现代毛泽东(存疑)的《七绝·咏蛙》
译文春天来临如果青蛙不开口,有哪个虫儿敢争先鸣叫呢?
注释作声:发出声响。
赏析此句气魄雄浑,诗人托物言志,以蛙自比,展现出不凡气慨。
完善
原文
毛泽东(存疑)《七绝·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青蛙独坐池塘上如猛虎盘踞,头顶绿荫修身养性。春天来临如果青蛙不开口,有哪个虫儿敢争先鸣叫呢?
注释虎踞:如虎之蹲踞。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1910年秋。 16岁的毛泽东当时正在离家乡50多里的湘乡县东山书院读书。湘乡东山书院不同于一般的县学馆,自清代同治年间以来,湘乡出了个曾国藩,他因为率领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而为清政府立了大功,因而湘乡由于军功而获得二品以上官爵的就有两千多家,从而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军官兼地主的特权阶层。东山书院便是为了培养这些人家的子弟能博取功名利禄而兴办的。在东山书院读书的大多数是那些地主豪绅的纨绔子弟,他们穿着华丽,看不起来自穷乡僻壤、穿着简朴的毛泽东。因为被许多同学疏远,毛泽东在精神上感到有些压抑,大概因此之故,毛泽东写下了这首题为《咏蛙》的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良石主编·毛泽东诗词赏析[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03
简析
《七绝·咏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拟人化手法,借物示意,首联写青蛙如老虎般独霸池塘的神貌;颔联描绘青蛙“修身养性”的心态;末二句则写青蛙的“宣言”,它以不容质疑的口吻,向自然界发号施令,正面描写青蛙的凛然气势与蓄藏的巨大能量。全诗通过一只小小的青蛙,表现出感人心魄的英雄情怀和壮怀激烈的宏大抱负,小中见大。
猜您喜欢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
——《吕氏春秋·览·离俗览》
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孙子兵法·作战篇》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陈与义《伤春》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白居易《长恨歌》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乐婉《卜算子·答施》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