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
编辑
设置在北京海淀体育馆的海淀街道疫苗接种点
设置在天秀花园东侧马连洼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马连洼街道临时接种点
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要有序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应接尽接。他又说,2021年春节前,北京市将完成9类重点人群的疫苗紧急接种,具体包括涉及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学习人员,面临较高境外疫情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政府机关、公安、武警、消防、社区工作者,水、电、暖、煤气相关人员,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讯相关工作人员等,上述人员中将对年龄在18岁至59岁人群中开展紧急接种,实现应接尽接[111]。在2021年春节后,根据国家部署和疫苗批准上市及供应情况,组织开展其他人群接种工作。根据接种计划,2021年1月份,北京市各区按照国家确定的重点接种人群逐批开展、有序推进,2021年1月中旬完成所有重点人群首针接种,2至4周后接种第二针[112]。
2021年2月春节假期起,北京市按照“知情、自愿、免费”原则,积极鼓励18岁至59岁具备接种条件的重点人群接种[113]。
2021年3月26日起,北京市启动在京外籍人士疫苗接种工作。在京工作的外籍人士通过所在机构预约,高校外籍师生通过学校预约,其他在京外籍人士通过属地社区预约。预约成功后,各区将结合所在区实际情况安排外籍人士就近接种。已参加北京市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的外籍人士,现场出示医保参保凭证后,即可免费接种。未参加北京市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的外籍人士需个人自费接种,费用为93.5元人民币/针剂[114]。为了吸引更多人接种疫苗,北京多個疫苗接種點推出奖励活动,除接种者可免費领取衛生紙或雞蛋外,也有與知名速食企業合作推出冰淇淋買一送一活動[115]。
2021年4月21日,海淀区花园路接种点开始供应只需接种一次的“克威莎”腺病毒载体疫苗,成为北京市首个供应该疫苗的接种点,但截至5月19日仅海淀区内个别接种点(仅10个)供应该疫苗,选择接种该疫苗的也多为工作时间紧凑或有出差、出游安排的年轻人[116],大多数点位仍然只有灭活疫苗。
截至2021年4月29日11时,北京市疫苗接种量达到2433.43万剂,累计接种1432万人,其中两剂次全程接种人数达1001.43万人。18岁及以上人群第1剂疫苗接种率达73.55%;6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168万人,最大年龄接种者超过100岁[117]。北京市每日开放接种点400余个,投入接种、急救一线医护人员7000余人,日接种能力达到40万剂以上。医疗卫生、住建、城市管理、邮政快递、旅游景点、星级酒店、商业服务等7个系统(行业)接种率超过90%[118]。
截至2021年5月21日14时,北京市疫苗接种达1600.52万人,其中朝阳区、海淀区累计接种超过250万人,西城区、丰台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累计接种超过100万人。累计接种疫苗2925.51万剂;60岁及以上人群累计接种211.44万人,9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3397人,最大接种者年龄超过100岁。全市18岁及以上人群第一剂接种率达82.2%,顺义区、密云区、平谷区6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覆盖率超过80%[119]。
截至2021年6月16日12时,北京市累计接种疫苗人数为1790.1万人,其中1559.4万人已完成全程接种。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3339.3万剂[120]。
截至2021年7月20日12时,北京市累计接种疫苗人数为1862.06万人,其中1764.34万人完成全程接种,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615.35万剂次。7月20日,北京市启动高中阶段(15-17岁)人群接种,并计划于8月初启动初中阶段(12-14岁)人群接种[121],但实际上7月底即已启动12-14岁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122]。
截至2021年9月2日,北京市累计接种2024.84万人。其中1913.11万人完成全程接种,全市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全程接种率96.10%;北京市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926.48万剂次。其中,12-17岁人群累计接种107.65万剂次。[123]
2021年10月,北京启动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以及3至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124][125]
2022年6月5日起,北京市所有一线疫情防控、医疗卫生、社区、志愿者、交通、家政、家装、外卖快递等公共服务和城市运行保障人员以及参加重要会议活动的人员,原则上应完成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接种;参加本地团队旅游人员,应完成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接种;入住军休所、疗养院、养老院、养老驿站等场所内的老年人应实现应接尽接,探视人员和服务人员应完成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接种。7月11日起,北京市要求出入老年大学、老年活动站(室)和老年人健身娱乐活动场所,进入线下培训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美术馆、文化馆、体育场馆、健身场所、演出娱乐场所、网吧等人群聚集场所的人员须接种疫苗,其他限流、预约场所优先安排已接种疫苗人员。[126]7月7日,北京市又表示,当前市民群众在严格测温扫码和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后即可正常进入市内各类公共场所。[127]
2023年4月中旬,此前已获批紧急使用的神州细胞四价重组蛋白疫苗“SCTV01E”(商品名“安诺能®4”)开始在北京市提供接种。
上海市
编辑
设置在上海黄浦区南京东路的疫苗临时接种点
杨浦区一间超市张贴的员工疫苗接种公示
2020年12月底,上海陆续启动疫苗接种工作,首先为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出国工作、学习人员,面临较高境外疫情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政府机关、公安、武警、消防、社区工作者,水、电、气等相关人员,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讯等相关工作人员接种疫苗,后续将适时启动因私出国人员疫苗接种工作[128]。2021年1月2日,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于華山醫院疫苗接種點接受疫苗緊急接種[129]。
2021年3月16日起,上海市按照“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原则,加快实施疫苗接种工作。上海市居民无论户籍,都可以根据所在企事业单位的通知进行登记预约,由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安排接种疫苗[130]。
2021年3月25日起,上海市启动60岁及以上人群疫苗登记预约接种工作。全市60—75岁身体健康、无禁忌症的社区居民,通过社区整建制登记预约接种,至指定社区接种点接种;对于60—75岁在职在岗人员也可选择参加单位整建制组织的疫苗接种,至大型临时接种点接种。3月29日起,上海市将在沪外籍人士中的适龄人群纳入疫苗接种人群范围。自愿接种的在沪外籍人士可通过“健康云”客户端预约登记疫苗接种。已参加中国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的外籍人士,享受与其他参保中国公民同等待遇。未参保的外籍人士,自费接种疫苗,费用为100元人民币/剂[131]。
2021年4月19日起,上海市启动在沪居住台胞疫苗预约接种,18—75岁在沪居住台胞可以预约登记接种疫苗[132]。
2021年4月19日,一位韓國40多歲女子在上海市同仁医院接种中国国药集团研制的新冠疫苗后出现恶心等症状,並於4月22日死亡。[133]
截至2021年5月7日,上海市累计接种疫苗超过1800万剂次,其中已接种2剂的接近600万人[134],其中浦东新区累计接种数量超200万剂次[135]。全市共设70个大型临时接种点、218个社区接种点以及57支机动接种队伍,共计4365个接种单元,最大日接种量74万剂次以上[134]。
2021年5月17日起,上海市启动76岁及以上人群疫苗登记预约接种工作。全市76岁及以上身体健康、无禁忌症的社区居民,可通过社区整建制登记预约接种,至指定社区接种点接种[136]。
截至2021年6月2日,上海的疫苗接种突破2714万剂次[137]。6月22日,1416.61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38]。6月底,上海实现18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达到77.6%的阶段性目标[139]。至7月14日,上海共有1809.15万人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占18岁以上人群的81.9%[140]。截至2021年8月3日,上海累计接种3820.64万剂,覆盖2056.84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880.13万人。[141]
2021年9月3日,上海12-14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全面启动[142]。
2021年11月1日起,上海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143]11月18日,上海启动3—5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预约接种。[144]
截至2022年1月12日,上海市民已接种疫苗的有2350.37万人,完成全程接种的有2220.56万人,完成加强针接种的有870.01万人。[145]
2022年1月24日,启动在沪18岁及以上台灣人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和3-11岁台灣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预约登记。1月25日疫苗正式开打[146]。當天20时起,启动在沪18岁及以上港澳人士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登记预约和3-11岁港澳人士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登记预约,并于1月26日开始疫苗接种。[147]1月25日8时起,启动在沪18岁及以上外籍人士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和3-11岁外籍人士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预约。[148]
截至2022年4月15日,上海60岁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62%,完成加强针的为38%。[149]截至4月28日,上海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累计完成疫苗全程接种超360万人。[150]完成加强免疫接种超220万人,加强接种率38%。[151]
2022年7月,网传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临汾路1320弄居委私自上门强制给98岁老人打疫苗引發老人不適,此事引起社会关切。7月16日,彭浦新村街道办事处通报称,7月12日上午,的確有居委会人員以及2名社区医护人员上門為两位高龄老人接种。医生當場判断两位老人没有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兩位老人當場同意接種並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7月13日中午,接種的一位老人出现腹胀的情况,之後前往急诊就诊。[152]
自2022年10月26日起,上海啟動18岁及以上人群吸入式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预约登记程序。[153]
上海市各区、街道为吸引民众接种疫苗,推出一系列鼓励措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措施包括赠送礼品、赠送代金券、抽奖等,抽奖奖品价值最高可达8000元人民币。虹口区邀请当地女子偶像团体SNH48为接种的民众赠送盖章,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为接种民众提供免费门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也为接种民众提供演唱会门票、签名海报等礼品。[154][155]
广东省
编辑
設置在天河體育中心的疫苗接種點有大批民眾排隊施打疫苗
位于东莞市体育馆的疫苗接种点,2021年6月
2020年12月23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段宇飞表示,广东已全面启动重点人群接种工作,主要对象是进口冷链物流相关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入境人员闭环管理从业人员、海关边检人员、内地籍跨境司机及接驳司机、医疗卫生人员、基层防疫人员、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及学习人员等高风险人员。截至12月22日,广东已累计接种18万人,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156]。
2021年3月22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黄飞在介绍,广东省疫苗接种明确分“三步走”,第一步的接种人群是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有境外感染风险的人群、维持社会基本运行关键岗位的人员;第二步是其他18—59岁人群;第三步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其他有接种意愿人员等[157]。同年4月,考虑到疫苗总体供应不足的情况,广东省将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5市确定为疫苗重点接种城市,上述五个城市是珠三角地区的重点口岸或省会城市,毗邻港澳,涉外活动多,防输入任务十分艰巨。其余地区以保障高风险人群补种和接种第二剂次(间隔28天—56天)的人群为主[158]。
2021年4月12日,广东省启动在粤外籍人士疫苗接种工作。已参加广东省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的外籍人士,享受与其他参保中国公民同等待遇,免费接种。未参加广东省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的外籍人士,自费接种疫苗,费用为每剂次100元人民币[159]。
2021年4月20日12时,珠海市累计接种疫苗141.7万人,成为中国大陆首个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18-59岁目标人群接种覆盖率超过80%的地级市[160]。而深圳市是全广东省疫苗接种数量最多的城市,截至4月22日累计为民众接种超过471万剂疫苗,累计接种人数超过391万[161]。
截至4月27日24时,广东省累计接种1948.45万剂次,累计接种1589.71万人,共有366.97万人完成全程(2剂)接种。当日接种疫苗123.48万剂次,成为全国首个单日接种量过百万的省份[162]。
2021年5月5日,广州市级健康码“穗康码”进行系统升级,接种完第一剂疫苗的人士,穗康码中间显示一朵黄色木棉花;接种完第二剂,木棉花由黄色转为红色。穗康码下方还将显示接种针次和时间[163]。
截至2021年5月11日,广东累计接种疫苗超过3000万剂次[164],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个重点城市18-59岁目标人群接种率陆续达到40%[165]。
2021年5月18日,广州市卫健委表示,从7月开始,广州将全面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疫苗接种服务[166]。
2021年5月20日,广东省卫健委主任段宇飞表示,截至5月19日24时,广东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915.42万剂次,居全国首位,累计接种了2940.54万人,其中1001.53万人完成了全程(两剂)的接种。[167]
截至2021年5月19日20时,深圳市已完成接种疫苗1018.03万剂,接种727.76万人,目标人群接种率达53.5%,接种数量稳居广东省首位。其中,内地籍跨境货车司机及接驳司机、跨境运输“三点一线”工作人员、直接接触进口冻品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和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接种任务已全面完成疫苗接种[168]。
在2021年下旬广州荔湾区发生本土疫情及深圳新发现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之后,广州、深圳市民接种疫苗意愿高涨,多个疫苗接种点出现排队人龙[169],仅5月21日当天,广州疫苗接种就超过39万剂次,创大规模接种工作启动以来的新高[170]。
5月31日17时,广州市政府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鉴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需要集中精力和资源做好核酸检测,广州决定即日起调整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节奏,近日先有序安排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的团体预约和集体接种,暂缓个人预约、暂停新冠疫苗社会接种。[171]6月6日,广州恢复第二针疫苗接种的社会预约通道[172]。
截至6月10日24时,广东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8121.36万剂次,累计接种6340.71万人,共有1814.49万人完成全程接种。其中18-59岁人群累计接种8068.26万剂次,累计接种6290.76万人,目标人群覆盖率75.77%[173]。
截至8月27日24时,广东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9163.25万剂次,累计接种第1剂次有10345.74万人,共有8925.75万人完成了全程接种。按广东省12岁及以上人群1.06亿常住人口计算,12岁及以上人群第1剂次覆盖率为97.27%,全程接种覆盖率为83.92%;按广东省1.26亿常住人口计算,全人群第1剂次覆盖率为82.10%,全程接种覆盖率为70.83%。[174]
江苏省
编辑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兆家巷卫生服务中心排队接种疫苗的人群
2020年12月28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周明浩在《政风热线》栏目中透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江苏省对特定人群开展接种[175]。
2021年3月18日,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江苏有序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多地开放疫苗接种预约服务[176]。预计到2021年底,江苏省将完成5600万人口的疫苗接种[177]。
2021年4月2日起,江苏省启动在苏外籍人士疫苗预约接种[39]。
2022年7月,江蘇無錫市一個居委會對一名年屆八旬的老人發出告知書稱,因為他不接種疫苗,將取消居民醫療保險、養老金與年終福利享受。[178]
浙江省
编辑
2020年9月,浙江省疫情防控办印发浙江省秋冬季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指导意见。2020年12月,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总体部署安排,浙江省按照保障重点、应种尽种、确保安全、知情同意的原则,重点对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装卸搬运、船舶引航、民航空勤、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生鲜市场等感染风险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疫情风险较高国家和地区工作、学习的人员开展接种服务工作。2021年3月5日,浙江省全面启动18周岁以上居民免费接种工作[7]。
截至2021年4月18日,浙江共设立疫苗接种单位1816家、接种台7413个,日最高接种能力达100万剂次[179]。截至4月26日,浙江省累计接种疫苗1526.75万剂次[180]。
2021年5月,“克威莎”腺病毒载体疫苗陆续运抵浙江省,供当地居民接种[181]。
截至8月17日,浙江省12—17岁人群累计接种143.1万剂,第一剂次接种任务完成率为47.4%;浙江省18岁以上人群累计接种9759.38万剂,其中第一剂次5339.9万剂,共完成全程接种4298.4万人。按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浙江省18岁以上人群接种覆盖率达到99.4%,全程免疫覆盖率达80.0%。[182]
湖北省
编辑
2020年12月24日,武汉市启动疫苗紧急接种工作。武汉市15个区、48家指定的预防接种门诊,对部分重点人群陆续开始疫苗紧急接种[183]。
2020年3月12日,武汉市设置15家定点接种门诊,符合条件的18—59岁常住人口均可预约接种疫苗[184]。
2021年3月29日,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黄希宝表示,为进一步扩大免疫人群范围,湖北将对重点地区与重点人群实现疫苗接种全覆盖。其中,18岁以上的武汉市人群要实现全覆盖,襄阳市和宜昌市中心城区18岁以上的常住人口也要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高等院校师生和各类学校教职工,边境口岸、海关、移民、国际交通、监管场所工作人员和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以及出国人员,公安、消防、应急、交通、物流、邮政快递、养老、精神卫生福利、环卫、殡葬、救助管理、市场监管、新闻媒体、商业超市、餐饮从业人员、社区工作者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水、电、暖、煤、气等重点行业工作人员,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则以全覆盖的原则全力推进[185]。
2021年5月25日,武汉新冠肺炎疫苗接种量突破1000万剂次,其中第一剂有635万剂次,第二剂有366万剂次[186]。全市18岁及以上人群中第一剂次接种率达65.7%[187][188][189]。
截至2021年6月7日9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突破4000万剂次,累计1386.6万人完成全程免疫。全省日接种能力最大可达120万剂次,实际最大日接种量为106.8836万剂次。[190]
截至2021年6月9日24时,武汉市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超1300万剂次,其中完成第一剂次接种人数超800万,完成第二剂次接种人数超500万。[191]
截至2021年8月29日24时,湖北省12岁以上人群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80040846剂次,其中第一剂次42449782人次,第二剂次37033667人次,第三剂次557397人次。全省37050032人完成全程接种。[192]
截至2021年11月29日,全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突破1亿剂次,达到10025万剂次,累计4864万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岁以上人群已覆盖86.7%,其中4349万人完成基础免疫,740万人完成加强免疫,在3至11岁人群中,已有520万人接种第一剂疫苗[193]。
武汉市新冠疫苗接种进度表
日期
累计接种剂次
备注
来源
3月17日
100万
[189]
3月25日
200万
4月1日
300万
4月21日
500万
5月11日
800万
5月25日
1000万
其中第一剂接种6353251剂次,第二剂接种3657896剂次。
5月31日
1100万
其中第一剂接种6768730剂次,第二剂接种4232371剂次。
[194]
6月4日
1200万
其中第一剂接种7351032剂次,第二剂接种4681070剂次。
[195]
6月10日
1300万
其中完成第一剂次接种人数超800万,完成第二剂次接种人数超500万。
[191]
6月18日
1400万
其中第一剂次接种超824万,第二剂次接种超580万。
[196]
8月29日
1900万
其中18岁以上人群累计接种18909441剂次,12-17岁人群累计接种347355剂次。
[197]
海南省
编辑
2020年12月28日,海南省先后部署开展了两轮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截至2021年3月22日,海南全省已累计接种疫苗202万剂次,已有50.6万人完成了两剂次的全程接种。3月23日起,海南省将全面推进18岁以上人群“应种尽种”,包括60岁以上身体健康无接种禁忌症的老年人群,18岁以下人群将根据国家部署安排适时开展接种[198]。
2021年4月4日,海口市相关部门表示,除直接参与博鳌亚洲论坛以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外,暂停其他人群的第二针疫苗接种工作。海口将于4月中下旬恢复第二针剂接种工作[199]。
在2021年4月份,海南完成了450万人的疫苗接种任务。截至4月26日,海南已累计接种疫苗600万人,全人群占比超过63%,18岁以上人群接种率超过80%。海南省将从5月份开始,对已经完成第一针疫苗接种的人群进行第二针接种,原则上优先安排第一针疫苗接种间隔50天以上、高校毕业生以及准备离岛的候鸟人群接种第二针疫苗。预计到6月份,海南将达到全人群75%的接种率目标,建立起人群安全免疫屏障[200]。
山东省
编辑
2020年12月底,日照市、青岛市城阳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市北区、莱西市,临沂市河东区、兰山区等地均已下发通知,可以预约到指定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疫苗预约、接种。此次紧急接种费用由财政负担,个人免费。紧急接种工作主要针对部分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生鲜市场、交通运输、医疗疾控等工作的重点人群开展[201]。
2021年4月3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马立新介绍,截至4月3日上午8:30,山东省疫苗接种达到1002.3万剂次815.4万人[202]。
2021年5月3日,山东省卫健委发布消息称,对已经接种疫苗的山东省健康码持有人添加金色边框,左上角注明针剂和盾牌,代表持有人已受到疫苗保护[203]。
截至2021年7月11日11时,山东省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0010.75万剂次,接种5570.24万人,4341.00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04]。
截至2021年9月1日12:00,山东省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52亿剂次、8017.13万人,占总人口的78.97%,12岁以上人群接种率达到93.15%,7096.27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05]
河南省
编辑
2020年12月,河南省有序开展疫苗紧急接种工作,疫苗采购工作也正在进行[206]。2021年1月7日,河南省卫健委成立“河南省重点人群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专班”[207]。
2021年4月12日,河南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监测二室主任张肖肖介绍,普通人群的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定于5月初启动,至6月底结束[208][209]。
截至2021年7月31日,河南省已累计接种100390482剂次,其中灭活疫苗接种第一剂48232758人,第二剂40689307人;腺病毒疫苗接种364504人;重组基因蛋白疫苗接种第一剂4414342人,第二剂4254619人,第三剂2434952人。[210]
四川省
编辑
2020年12月起,四川省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启动重点人群疫苗紧急接种工作。截至2021年1月8日,累计接种人数近40万[211]。
2021年4月1日,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印发《四川省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三版)》,明确“加快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度”,积极推广使用“四川天府健康通”预约接种[212]。
2021年4月14日,四川省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省暂停个人预约接种疫苗的服务,统一由社区或单位组织[213]。
截至2021年5月24日9:00,四川累计接种新冠疫苗破2000万剂次;自5月17日以来,全省日均接种量100多万剂次,其中5月22日单日接种量破210万剂次,创全国单日接种量第一。截至6月26日15:48,四川省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接种累计超过2830万剂次;全省已累计接种5786.73万剂次。截至8月1日12:00,全省新冠疫苗接种9741.63万剂次[214]。
云南省
编辑
2020年年底,云南省启动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有序组织了冷链物流、口岸检疫、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的疫苗接种。翌年3月下旬,云南加快推进了疫苗接种工作。在3月30日瑞丽市发现6例确诊病例后,国家向云南紧急调拨了一批疫苗。截至4月5日,云南省采购疫苗共390.03万支,已累计接种363.5万剂,累计完成接种323.2万人,其中完成两剂次接种40.3万人,完成一剂次接种282.9万人[215]。4月6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通报,云南省重点保障边境县市、昆明市、主要旅游城市等重点地区的接种[216]。
截至2021年8月17日24时,云南省累计接种新冠疫苗6220.29万剂,3442.44万人[217]。
安徽省
编辑
2020年底,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预防接种门诊启动首批疫苗接种工作,是COVID-19疫苗首次在安徽省级医院进行接种。之后,安徽省启动重点人群接种工作,主要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行业人员;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地区工作、学习等人员[218]。
2021年3月,安徽省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原则,分阶段实施疫苗接种。各地组织辖区内预防接种门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种点全面开放疫苗接种。预计至6月20日,安徽省40%以上的常住人口将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219]。因应5月中旬安徽出现本土病例,合肥市内各疫苗接种点排队接种疫苗的人数明显增多[220],截至14日晚12时,合肥市累计接种264.66万剂次,其中5月13日接种15.17万剂次,创接种以来单日接种最高纪录;5月14日接种36.41万剂次,再创单日接种最高纪录[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