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
理性分析 倾听心声
服务青少年发展
导读
“就这个链接骂了哥哥,先进去骂他,再举报,人多点。”“她凭什么这么说我家爱豆,道歉,不道歉就去屠她学校官网!”……
在“饭圈”中,上述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近几年随着粉丝群体的扩大,偶像经济不断发展,饭圈逐步形成。“青春浙江”进行了一次关于“饭圈”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饭圈”越来越低龄化,未成年人被“裹挟”着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参与辱骂、欺凌、网络暴力等现象时有发生,拜金攀比、拉踩引战、三观跟着五官走等等,都让追星变了味。
问卷调查
近日,“青春浙江”面对浙江的大、中、小学生发放了19000份问卷,有效回收17972份。
调查结果显示,81.6%的人感受到了饭圈,26.75%的人在追星。在追星的人中,65.58%的人认可追星需要花钱,购买明星代言产品超过半数,投票打榜刷数据的也有22.99%,还有4.63%的人把到机场接机付诸行动。
接受调查的青少年中,绝大部分承认自身行为受到饭圈文化的影响,为偶像过度消费的有8.63%,为偶像应援感到身心疲惫的有16.5%。不仅如此,8.58%的人认为追星占据了大部分时间,7.04%的人认为成绩下降、工作效率降低。
还有另一份问卷,是针对家长、老师们对“饭圈”文化的印象,有37.15%的家长反感“饭圈”文化,21.15%的家长阻止过孩子的“追星”行为,6.52%的家长认为追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孩子。
日前,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的未成年网民达到了1.83亿,未成年人参加粉丝应援的达到了8%,按比例计算,未成年人参与粉丝应援的人数超过146万。
翘课大半个月
“接小姐姐上下班”
“追综艺、投票打榜、接机……这些我都做过。不过我自认算是理智粉,最疯狂的时候也不过买了60多张专辑,在韩网‘切瓜’(打榜,目的都是让歌曲在某个网站的榜单排名更靠前),三四个月花了7000元左右。”
在温州读大学的女生小华,从3年前开始追NCT(韩国流行乐男子演唱组合),每个月三分之一的生活费就用在了哥哥们身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来浏览NCT的信息,“你不为爱豆花钱,凭什么说你是他的粉丝?时间、精力或者金钱,某一个方面起码要付出一点点。”
和小华持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调查结果显示,65.58%的人认同为追星花钱,这其中超过3%的人认为为了喜欢的人花钱值得。
3年前,范范刚上大一,疯狂喜欢《创造101》中的一名小姐姐,因为决赛现场就在杭州萧山区瓜沥镇,节目播出的两个月时间里,范范频繁往返于下沙(学校地)与瓜沥镇。
去了干什么?
“接小姐姐上下班”——就是粉丝们守在选手们从酒店到节目录制地间几百米的路上。每天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有的粉丝蹲了两三天,只见到了爱豆几秒;有的学生粉丝,是特地翘课大半个月来的。”
“接送上下班”能做的事情很有限,小姐姐喜欢喝奶茶,粉丝们就每天多带几杯去,“每天一杯一点点,姐姐出道快一点。”
包下纽约广场广告屏
助爱豆晋级
当然不止奶茶钱。
范范算花得少的,加起来2000多元,但在粉丝中,“氪金(花钱)大佬一出手就是几十万。”根据《创造101》的规则,要让你的爱豆最终出道,就要靠真金白银来投票。
有媒体统计,截至决赛当天,101整体粉丝公开集资达到4453万,加上未公开数目以及各种私人集资,实际总数预计超过5000万。
花钱送明星出道,花钱帮明星扩大曝光,“一定要让哥哥的排名保持住,后面追得紧。”这样的话术在粉丝群内极具煽动性。
某韩国爱豆国内站子的站姐崖月说,她管理的站子人不多,只有200人左右,在爱豆选秀比赛的2017年至2018年近一年时间内,为爱豆做应援募集了近百万元。在国内制作了大量手幅、灯牌等应援物送去韩国,还曾经包下过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一天80次循环播放偶像的视频,更不用说韩国地铁站的广告屏,“就是为了扩大影响力,让主办方注意到我家爱豆的人气和价值。当然还有花费更多的,所以我家爱豆最后止步前十了。”
丢掉友情,敲诈老师
调查显示,饭圈里学生群体的生活费2000元以下的占66.92%,4000-6000元的仅占1.81%。
2019年底,韩国组合Red velvet出新专辑,刚考到杭州读大学的小敏,为了多购买专辑帮爱豆冲销量,向朋友借钱,省吃俭用了一年多才还上,最后债务结束的同时友情也结束了。
“‘粉头’(粉丝组织的带头人)有常用的‘虐粉’话术,比如‘他这么好,值得让所有人看见’‘别家有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有’,或者用微博抽奖的方式来吸引粉丝。”小敏坦言,如果花钱不积极,可能会受到其他粉丝的指责。
青少年的价值观念被这种观念严重催毁扭曲,导致思想与行为偏差,像省吃俭用、捐出生活费只是小儿科,还有更甚者,选择敲诈老师。
浙江省青少年维权中心副主任、全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示范项目“青悦工坊”创始人宋健男碰到过这么一件事儿,一名初中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老师正常引导教育中不仅没有自我反省,反而让同学扇自己耳光,诬陷老师体罚自己,以敲诈学校赔偿费用……
“特别痛心。”宋健男说。
“追星”变追“星”
为追星何止是花钱呢?
“救救我们!我们下不来了!”今年7月7日晚上8点,绍兴市越城区富盛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有10多名“追星族”被困山中。民警们赶到救援后才知道,原来一剧组正在富盛一酒店拍摄一档综艺节目。粉丝们得到消息从上海,甚至香港特地赶过来,到山上只因为地势高,可以一睹偶像真容。他们都是“00后”的孩子,年龄最小的才16岁。就在民警劝返的过程中,还有粉丝大喊:拍不到明星我就不下来,除非你们把他们请出来。
从粉丝挤碎机场扶梯玻璃,到为明星打榜投票买牛奶倒掉……种种行为不仅危害粉丝自身安全,更进一步影响公共秩序,甚至挑战法律法规。
今年以来,仅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公安局就办理了涉粉丝违法违规追星案件17起,共刑事拘留2人次,行政拘留10人次。
“颜值即正义”
贩卖出的“容貌焦虑”
浙江特级教师沈小玲对青少年“审美”问题表示担忧,“青少年喜欢屏幕上光鲜亮丽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营造出的精致感,进而导致了现实中的‘容貌焦虑’。”
近日,15岁的网红小娜在一档综艺节目上自曝,已经整容数百次,全身都做过手术,包括8次眼睛、6次鼻子,花费400万元。
虽然像小娜这样的属于个例,但在医美平台更美App发布的《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在互联网医美消费平台上,“95后”与“00后”占比过半。人民网《2020医美行业舆情报告》提及的七大“痛点”中,“整容低龄化”赫然在列。有“饭圈女孩”为了追星,对照明星的脸进行多次整形;也有未成年人整容,只为变成社交平台中的“网红”模样,陷入“颜值即正义”的认知误区。
在街边随机采访过程中,也有长相清秀的年轻女孩发问:“你觉得我的鼻子是不是应该再挺一点,鼻头再小一点儿,这样上镜是不是更好看。”
“美是多元的,多样化存在的,这样的焦虑大可不必。”沈小玲表示。
“追星”青少年
梦想变狭窄
经纪公司营造出人设、市场对流量妥协,击鼓传花式的效应缩小了粉丝的世界,连梦想都变了。
自从初一看了某男明星的电影后,杭州的琴琴就喜欢上了这名男星,她关注男星的所有动态,“每天和群内其他人讨论他,连网页都会给我推送他的信息。”琴琴一度以为这就是全世界,直到明星“塌房”,才发现自己掉入了井底。
“在言论的反复渲染下,对外部声音的包容性和接纳就会不断下降。”宋健男认为,对判断力和自制力薄弱的未成年人而言,单调、重复的言论会影响其正常认知的发展,限制其参与正常的社会交往、获取正确的信息。
在杭州某艺考培训机构,准备今年艺考的高三艺考生从早上7点就开始训练:从基本功下腰、一字马,到专业技能表演、朗诵。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我们,很多参加艺考的同学都怀揣着成为“顶流”的梦想,并且近年来这样的考生越来越多。
“辍学当主播”是之前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句玩笑话,也同时在侧面反映出不少未成年人对主播、网红的艳羡心理,梦想着轻松赚大钱。校招平台“梧桐果”近期发布的“新时代下大学生的求职情况”显示,3.15%的毕业生青睐带货主播岗位,位居平台大学生用户意向新兴岗位top3。
治理“饭圈”影响
要多方协力引导教育
“未成年人追星,到底追到了什么?学习了什么?培养了什么?”宋健男常年从事与青少年相关的工作,面对近几年逐渐畸形的“饭圈”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宋健男认为,在粉丝群体甚至网络民众趋于低龄化的当下,在尚未确立正确价值观、缺乏判断力的未成年人面前,家庭、学校、社会都不能沉默。“引导未成年粉丝理性追星,创新法治宣传教育载体,责任在你,责任在我。”
宋健男表示,政府相关部门、网络平台以及全社会力量应当共同参与青少年网络保护、构建清朗网络空间,莫在青少年成长时灌输了歪曲的思想,迷惑青少年心智!加强青少年正向培养,增强思辨与认知能力,用科学专业方法促进青少年健康心智模式与积极行动,用更好的方式促进“家、校、社”共同成长,让“共同富裕”大背景下的青少年思想、灵魂也丰富而强大。
沈小玲提供了更详细的操作方法,她认为青少年时期,憧憬偶像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要帮助孩子辨别该追什么样的“星”。“我们有那么多共和国英雄,今年是建党百年,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都在展示,学校和家长需要帮助学生去了解他们。”沈小玲说,相关机构也要增强文化教育吸引力,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形成抵制不良文化影响的自觉与自律。
来源:微信公众号“青春浙江”,转载请注明来源。
原标题:《“出了圈”的“饭圈” 可以消停了》
阅读原文